• -欢迎来电咨询- 189-9117-9105 167-2843-3444
当前位置:首页 »

    影响音响效果的十大因素

    阅读量:2545 发布日期:2019/2/1 10:12:01

    原因一:不专业的甲方
    比如一个包括背景音乐、演讲、舞蹈等在内的有450位观众的大型活动,本来应该使用大型扩音系统,他们往往只雇佣一个使用简单调音台的DJ。他们压低价格,一分钱都舍不得多出。

    不幸的是,这些家伙中有些人的确知道要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舍得投入,但他们对此不屑一顾。我肯定你们也经遇到过类似的事,我当然经历过。
    原因二:声学条件不佳
      我见过的一场效果不错的演出刚好是在Tingley体育馆举办的加拿大歌手Sarah Mclachlan的演唱会。我跟她的调音师Gary Stokes聊过,他也承认场地是不太理想。但他列举了很多他所采取的措施。他说:“如果是Barbara Streisand的演唱会,我们可能会投入更多的金钱,而且我还得挂上厚厚的帘子来把后面三分之一的场地隔开。”


    房间声学条件不佳的问题不能用增大扩音设备的音量的方法来解决,要好好想想声音要如何避开墙面、天花板等,声音必须只能到达观众,而不是其他地方。设法减小舞台音量,使用个人监听器是一个好方法。你不能一边抱怨“这房间真糟”,一边像往常一样工作而不采取任何必要措施。
    原因三:设备不足
    由于歌手要求、演出预算或还未掌握个人监听系统的使用方法等种种原因,很多巡回演出、大型活动和表演中仍然使用监听音箱。所以,当你的监听喇叭、鼓、吉他音箱和舞台上其他设备都通过所有话筒扩音出来的时候,你的调音台可吃不消。

    我强烈建议,如果你已经使用个人监听系统,那么请了解使用效果的细微差别,然后寻找其他减弱舞台音量的方法。吉他手是不是把吉他箱体对准他的膝盖背面了?鼓手用隔音罩了吗?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来减少话筒拾取的“Wash”声?在这些细节上多下工夫,你就能得到更清澈的声音,也能更好地控制你所需要的音响效果。


    原因四:台上音量过大
    如果扩音设备不能覆盖整个场所,那么你可以多找几个音箱或者重新调整音箱摆位来得到*效果。我记得有一次是在一个有三层楼座的剧场里,当地工作人员说现有的扩音设备无法覆盖到第三层楼座。

    所以他调整了音箱摆位,使得底层和*二层楼座都能得到很好的音响效果,这是合理的补偿措施。然后我们在现有扩音设备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额外的对准第三层楼座的中高音音箱,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你也许没这么幸运。但正如我在*个原因中提到的,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保持专业的态度。应该把问题的实质告诉甲方。他们可能不听也不在乎,但至少你尽到了责任。


    原因五:声音延迟
    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安装电线、多芯电缆、话筒插头、调音台、功放和机架,目的就是为了一场好的演出。这就是我们的职责。无论情况有多糟,我们都要尽可能完成好工作。
    既然我们可以使用调音台的数字延时、音频处理器和其他设备,我们就没有理由忽视延时的问题。

    我的意思是,如果你在舞台、讲坛、讲台或无论什么地方的两边各摆一个支架式音箱,而且如果你延迟信号的方法不恰当,那么给观众的感觉就是声音来自音箱,而不是来自演讲者或演唱者。要了解声音的传播速度(室温下海平面上1130英尺每秒),等于每英尺1m/s的距离。

    知道了之一点后,就考虑该如何延迟信号使得大多数观众能在听到音箱声音之前稍早一点听到人声。这个错觉会让人感到声音是来自人而不是来自扩音设备,参考哈斯效应。(编者注:哈斯效应是指反射声相对于直达声的延迟时间对语言可懂度的效应。短的延迟时间,反射声会增加直达声的响度,长的延迟时间导致可懂度降低,其间有个“临界延迟差”,它与反射声的强度、声源的频谱以及所在空间的混响时间有关。)


    原因六:无线话筒使用不当
    无线话筒是依照数学和科学原理来工作的,应该用科学的方法来对待。物理学原理是起作用的。

    当然,如果你使用的无线话筒质量低劣,取得好的效果的几率就像玩中式或俄式轮盘赌博一样低。但只要你在每个声道上能花费四百美元或更多的钱,剩下的主要就只是天线设计和频率选择的问题了。认真阅读这些设备的使用手册,获取这些*厂家提供的产品信息。对无线设备多些了解*是有益无害,还要熟悉频率调节软件的使用。
    原因七:听觉丧失
    混响声太过强烈因为操作者很可能丧失了听觉。请求你每年做一次听力检查吧。坦白说,如果你听觉减退了,就考虑改行吧。可以开家音响公司、做灯光设备或做系统技师。如果你考虑要继续做混音工作,会进一步损害你的听觉,而且同时你的混音效果会继续变得越来越糟。
    原因八:架线、终端设备和接地技术不佳
    有时候一根细小的屏蔽线就能造成热连接短路或接地回路。你应该为话筒线缆做定期的保养维护,并采取恰当的措施检查并清洁多插头设备,还要掌握接地技术和接地回路的知识。这些年来经常有人打电话给我,他们描述出系统结构图,我就能指出接地回路产生的位置,你应该也能做到。

    阻抗和电平一致也是需要掌握的。你要知道什么时候该使用DI输入而什么时候不该使用。你也该弄明白,为什么把一个300欧姆的吉他话筒直接插到1K欧姆的话筒插座上,是错误的做法。
    原因九:增益结构不佳
    我们常接到电话反映音响系统效果不好的问题,至少有七成是与增益结构有关。我们发现的主要问题是前级增益不足——想想前置话放。而电路后级增益增大,结果就是噪音太多,强度不够。

    第二个*常见的原因就是总线过载,因为所有的通道能量都很大,当它们汇集到无法承受大于28dBu的总线放大器上的时候,得到的声音就是被挤压的、失真的,令人不悦。与旧时录制和大量给模拟磁带灌输信号不同,给通道和总线输入太多信号并不是很可取的做法。

    只要能获得大的信噪比就可以了,不要过量以致声音出现明显失真。关于这个问题,可以参考很多书籍、研讨会、培训课程和厂家的信息,还可请教同行,但*终还是要靠你自己依靠现有设备来找到合理安排增益结构的方法,以取得理想效果。
    原因十:混音技能欠缺
    技能欠缺有很多表现,但*常见的是音量太大、太响亮、太失真和各声道解析度不高。责备设备不好并不是很好的借口。我曾经在很多场合看到同一套扩音设备由不同的人来操作。

    A的听起来糟糕透顶,低音浑浊,延展不足,中音杂乱,高音失真。乐器声都彼此混杂淹没。鼓声过大,尤其是地鼓。人声显得突兀。接着,B上阵了,效果出乎意料的好:干净延展的低音、各乐器的声音清晰可辨,没有低中频杂音,人声悦耳清晰,高音漂亮而舒展。

    为何有此差异?主要是操作者的原因。当然台上演奏者不同也有一部分原因,但舞台设备基本是一样的——鼓、贝司、吉他、键盘和人声。真正的造成差异的原因是调音台后面的人,一个知道他在做什么,另一个却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