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一组30年前,KTV前身“卡拉OK”的老照片,2元一首歌点歌得写纸条
阅读量:3118 发布日期:2018/11/1 16:00:52
卡拉OK出现于1972年的日本神户,它的本意是“无乐队伴奏的演唱”。发明者是井上大佑,卡拉OK是20世纪日本对世界文化的一大贡献。后来传入台湾,再由台湾于90年代传入中国大陆,便有了话题所说的卡拉OK(现在的KTV)的景象。 转载自百家号作者:吖吖侃历史
上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国门打开,卡拉OK流入内地。一到夜间,一台电视、两个音箱、几个麦克风就摆上街头,露天卡拉OK成为当时石龙夏夜最流行而又最自娱自乐的方式,一两元钱一首歌,点上几瓶饮料,瓜子,零食......在一段时间里,露天卡拉OK,还成为男女恋爱交流的方式。
最开始的卡拉OK初期,用的都是录像带,到了90年代中期以后发展为VCD光碟,最后发展为现在KTV的电脑系统。那时没有现在这么方便都是电脑化点歌系统,那时点歌最基本的还要在那个卡拉OK的歌簿当中,看看歌名的号码,用纸条写上,交给服务员那里,等他找到录像带或者VCD之后才有得唱,而且还要排队唱。图为一个简易的吧台,一个冰箱,冰柜,就可以开张做生意。条件如此的检漏,但是似乎一到晚上人非常的多。
室内的桌椅,那个时候流行塑料凳子,价格便宜。又不占地方,一个卡拉OK厅,就可以摆好几十桌。这种卡拉OK的好处就是消费不贵。但是有一个缺点就是治安不怎么好,几十个不认识的人在一个地方,还是经常的会发生打架。在2000年后,由于经济好转,国内的消费水平上升,很多的卡拉OK也慢慢的被KTV所取代,一代人的青春记忆就消失了。